首页 资讯 正文

沪滇协作结硕果 共筑产业新高地

体育正文 217 0

沪滇协作结硕果 共筑产业新高地

沪滇协作结硕果 共筑产业新高地

2017年以来,上海市助力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打造“中国牛油果之乡”,与墨西哥、秘鲁、智利等牛油果主产国错峰上市,填补了国际(guójì)牛油果供货的(de)短缺期,目前已(yǐ)成功替代了15%的进口牛油果份额(fèné)。 孟连牛油果进入挂果(guàguǒ)期 2023年12月,总投资14亿元的(de)沪滇产业园区合作标杆(biāogān)项目——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。 一边是产业帮扶,一边是要素的双向流动。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以来,沪滇两地不断拓展帮扶领域,逐渐(zhújiàn)形成区域协同发展、互利(hùlì)共赢的良好局面,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,对促进各民族交往(jiāowǎng)交流交融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(gòngtóngtǐ)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(zuòyòng)。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赴(fù)上海开展交流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(kǎochá)云南时强调,要(yào)立足多样性这个独特基础,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。沪滇双方始终牢记嘱托,加大特色产业帮扶力度,有力促进脱贫地区农民持续(chíxù)稳定增收。 围绕擦亮“云字号”招牌,沪滇两地同向发力。发挥上海科技(kējì)、人才、市场、资金(zījīn)、管理等优势(yōushì),聚焦云南“1+10+3”特色产业体系,围绕种业创新、设施农业发展、农产品加工、冷链物流、农旅融合、数字农业等“六项重点工作”,全面落实“六个一(yī)”“三个全覆盖”“三个组织起来”等推进机制,引入经营主体(zhǔtǐ)243家(jiā),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6.78亿元,实施产业项目(xiàngmù)335个,持续推进帮扶产业发展。 在云南,不少咖啡产区都流传(liúchuán)着沪滇协作的动人故事。 “如果你能保证把我们的咖啡卖到国外,我就同意把咖啡农场交给你。”2021年,景东彝族自治县大朝(dàcháo)山东镇压鸡村村支书思考再三后对熊爪(xióngzhǎo)咖啡创始人王(wáng)湉说。 奈娃家族与熊爪咖啡合作,在上海市浦东新区(shànghǎishìpǔdōngxīnqū)开设“无声咖啡店” 2021年9月,熊爪咖啡与压鸡村开始合作,在沪(hù)滇协作和上海(shànghǎi)市人(shànghǎishìrén)社局等推动下,首家(shǒujiā)熊爪咖啡云南咖啡庄园面世。高品质的咖啡豆在上海进行(jìnxíng)烘焙处理后在各大门店(méndiàn)使用、销售,受到顾客青睐。每卖出(màichū)一杯咖啡,熊爪咖啡就会拿出一定金额为景东、景谷两县的特殊教育学校捐赠物资。2023年2月,熊爪咖啡新加坡首店开门营业,其使用的咖啡豆均产自压鸡村,王湉兑现了当时的承诺,也让沪滇协作的温暖故事传递到海外。 在保山,闵行区聚焦小粒咖啡特色产业,通过种好一棵树、研磨一粒豆、培育(péiyù)一批人、开辟(kāipì)一条路“四个(gè)一”协作模式,培育打造咖啡企业48家、合作社187个,合力打造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集群,有力带动1.56万户咖农户均(jūn)增收3.2万元。 围绕写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上海将市场优势、平台优势、技术优势与云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紧密结合,重点发展高附加值(gāofùjiāzhí)的特色农业,在改造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、打通流通链、提升(tíshēng)价值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,昭通苹果、孟连(mènglián)牛油果、楚雄彝绣等产业已成为东西部协作的示范典型。 好果子怎么(zěnme)出圈?为了让上海的消费者了解到国产牛油果的优势。上海市首次尝试为单品“造节”,举(jǔ)上海市各大平台之力,办好上海“云南孟连牛油果节”,活动现场共销售(xiāoshòu)及签订意向(yìxiàng)订单超2500万元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如今孟连牛油果已经成为品质的代名词。 泸西县凭借得天独厚的(de)自然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小(xiǎo)香葱产业。依托上海帮扶,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建设冷库240座,库容10万余立方米(lìfāngmǐ)。截至(jiézhì)2024年11月,泸西县小香葱种植基地(jīdì)面积达13.5万亩(wànmǔ),复种面积45万亩,年产量116万吨(wàndūn),年产值35亿元,占云南香葱总产量的60%以上,是全国香葱单品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地。如今,打响“泸西小香葱”品牌成为现实,泸西县也成为“南葱北运”的核心基地之一。 由(yóu)“输”到“造” 实现双赢 近年来,东西部产业协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单向(xiàng)输血模式向双向(shuāngxiàng)奔赴(bēnfù)格局的转变,通过技术、品牌、市场以及数字赋能等多维度产业联动,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 聚焦守底线、抓(zhuā)发展、促振兴主线,沪滇两地坚持“中央要求(yāoqiú)、云南(yúnnán)所需、上海所能(néng)”,同向发力(fālì)、同题共答,不断完善协作机制,拓展协作领域,定期开展高层互访交流,创新开展“上海企业+云南资源”“上海研发+云南制造”“上海市场+云南产品”“上海总部+云南基地”的“四个+”协作模式,携手推进协作模式落地见效。 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共建沪滇(diān)临港昆明科技城(chéng)。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签约、20多家企业入驻,包含(bāohán)新材料、检验检测、生物医药等。 科技城积极发挥“四区联动”的政策优势(yōushì),在产业联动上构筑起“昆明总部/研发/结算+磨憨(hān)加工/组装+老挝贴牌+东盟(dōngméng)及关税优惠国(guó)销售”的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链条,让上海及东部企业在享受国内产业大配套的同时,更便利地享受东南亚关税、要素等比较优势,促进东部企业打开南亚东南亚市场。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(kējì)城开园 要素聚集、高效协同,是沪滇(diān)协作近几年的(de)真实写照。两地深化“1+16+N”沪滇共建园区体系,以(yǐ)“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”为牵引,由(yóu)上海16个区与云南16个州市,通过制定产业规划、组建轻资产管理公司、派驻管理运营团队等方式,建设“16+16”沪滇产业示范园。按照“专而精”“小而美”“特而优”的方式,巩固(gǒnggù)提升一批产业集聚型园区。通过强化产业协作,产业聚集态势(tàishì)初显。 大理白族自治州抢抓沪滇共建(gòngjiàn)产业(chǎnyè)园机遇,致力把弥渡(mídù)沪滇共建产业园建成沪滇合作示范园,打造数字健康产业集群。2024年(nián)1至11月,弥渡产业园区共有四上企业38家,园区完成营业收入51.76亿元,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.27亿元。上海浦东与怒江兰坪(lánpíng)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,以促进产业转型(zhuǎnxíng)升级(shēngjí)为主线,以增加(zēngjiā)群众收入为核心。去年浆果产量达1410吨,产值达5600万元以上,带动季节性务工2万人次。 如今,在各个沪滇共建产业园(chǎnyèyuán)里,政策、资金(zījīn)、企业(qǐyè)等(děng)要素向产业园汇聚,一个个金字招牌被叫响。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,沪滇共建产业园区91个,其中河口、磨憨(hān)、瑞丽3个沿边产业园区新增经营主体8572户、增长54.63%,新增园区用工19871人、增长176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.51亿元、规上工业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1448.98亿元,促进(cùjìn)跨境人流(rénliú)、物流、资金流发展的同时,为国家探索自贸试验区对外合作创新模式积累了经验。 依托上海国企、民企、外企“三资企业(qǐyè)”和云南资源、园区、口岸“三大经济”,云南还大力实施“沪企入滇”“科技入滇”、农业(nóngyè)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和新(xīn)(xīn)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,常态化开展(kāizhǎn)“一把手”招商(zhāoshāng)、产业对接和“沪滇产业协作云南行”等行动,推动(tuīdòng)445家生物医药(shēngwùyīyào)、新能源、新装备、新材料、新农业、新旅游、新电商等重点行业企业链式引进、园区集聚,实际到位投资207.49亿元,形成了安宁新能源、砚山绿色铝业、姚安花卉等16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。 “沪(hù)滇·澜湄线”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首发 推动“上海经验、云南(yúnnán)复制”,云南实施打造一(yī)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,制定“两库一清单”,针对(zhēnduì)主导产业完善政策,强化企业(qǐyè)服务保障,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,推动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 谱写友谊山海情、共同走好振兴路,沪(hù)滇(diān)协作(xiézuò)充分展示了东西部多维度产业联动方式,实现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奔赴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,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加协调、高效、可持续的发展,让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更广阔、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(gèngzú)。 云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王淑娟(wángshūjuān)
沪滇协作结硕果 共筑产业新高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